禄劝县立足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土壤”,以提高干部群众的廉政境界和道德修养为目标,逐步探索“植廉入俗”,将廉政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县的廉政文化宣传网络。
——植双语入宣传,提高廉政文化渗透力。一是推行“双语沟通”。2008年以来,县纪委监察局通过选调、考录、干部交流等方式配备彝、苗、傈僳、傣、壮等少数民族干部20人,在少数民族集中村镇推行“双语沟通”,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文件精神进行翻译、解说。二是举办“双语培训”。成立彝学会、苗学会,通过学会平台、举办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并分别在云龙、马鹿塘、中屏三个乡镇组织开展村监委主任、村小组长、村会计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将反腐倡廉和双语培训作为重要内容,深化“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机制,三年来,共举办双语培训8期,参训人数2160人次。三是加强阵地宣传。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干部从政道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向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发放《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213册,13个乡镇(街道)、78个县级部门共组织91场专题学习会,向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发放《禄劝清风》、廉政台历。利用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翠华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红军壁画”、“普渡河铁索桥战场”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78个单位干部职工和在校学生6300人次接受教育。
——植教育入节庆,增强廉政文化感染力。一是借节庆活动开展廉政主题教育。近三年来,整合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传统节庆活动资源,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近百场,使十万观众在民族节庆活动中广受廉政文化熏陶。二是借宗教阵地开展民族政策教育。2013年,禄劝县把廉政文化纳入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内容,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县民宗局抽调四名熟悉彝语(文)、苗语(文)、傈僳语的干部组成宣讲团,在少数民族集中的撒营盘、中屏、皎平渡、团街、云龙、翠华等乡镇主教堂和分教堂开展“廉政文化进教堂”活动。三是借主题活动植入廉洁理念。以孙选才等先进典型人物为例深入少数民族村镇开展4场勤政廉政报告会。近三年来,县纪委监察局逢“七一”组织“廉政文化”主题活动。如,2011年开展“庆建党、颂勤廉”廉政书画作品展,参展作品100件,其中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有42件;2012年开展“践行昆明干部精神、弘扬清廉刚正之气”廉政征文活动。共征集到论文、杂文、散文、小小说、诗歌体裁的文章86篇;2013年,组织“迎七一颂扬廉洁勤政,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演讲比赛,17个党(工)委,75个单位,8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观看。
——植人才入引导,强化廉政文化引领力。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县517名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216名,占41.8%;全县13个乡镇少数民族纪委书记有5人,占38.5%;160名村(居)监委主任中,少数民族占43.9%;2530个村小组信息联络员兼廉政文化宣传员中,少数民族占43.3%。同时,注重发挥民族领导干部易亲近群众的特点,要求各乡(镇、街道)挂钩联系民族村工作组中至少有一名对应民族干部。二是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引领作用。组织民间民族文化艺人,以廉政文化为题材编写山歌、短信,编制彝调、苗舞,邀请民间艺人用民族语言诵唱廉政政策法规,以通俗易懂的民族文化形式,强化廉政文化感召力。目前,全县有14名省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承人33人、市级12人、省级8人。组织创作《清廉颂》、《魏老爹的生日》、《山外春风》、《平安福》;以少数民族方言小品、相声、歌剧、舞蹈等形式,演出干部群众自创、自编的廉政戏300 余场。(禄劝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