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在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参与,作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者,须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这一全新课题。本文主要就网络监督在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络监督在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本文所指的网络监督,是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高校事务,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进行评价,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学校干部、教师、学生的言行进行监督的过程。网络监督的主体是网民,不仅仅是在校师生,也包含学生家长、上级机关、其他高校等等;网络监督的客体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高校事务;媒介是互联网。与传统监督形式相比,网络监督成本低、风险小、传播快,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高效,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在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监督拓宽了社会公众参与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网络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新形式,社会公众以平等的网民身份,通过网站、论坛/BBS、微博、电子邮箱等揭发高校腐败行为,使隐匿的腐败现象曝光于舆论之下。网络平台极大促进了公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开启了高校反腐倡廉的一种新模式,成为群众参与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渠道。
2.网络监督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在领导干部,责任也在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诸多发生在高校的腐败案件经过网络曝光后,学校通过及时开展对干部的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汲取教训,以案为鉴,廉洁从政。认真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对发现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
3.网络监督形成了全民反腐的工作格局。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这些都为进行网络监督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和最大的可能,有利于形成一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网络监督网。据人民网2012年两会调查显示,网民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关注度仍居高位。在全民网络聚焦反腐的时代,高校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备受关注。
4.网络监督提高了反腐倡廉信息反馈速度和效率。传统监督渠道例如写举报信、打举报电话、直接上访等监督形式,所涉及的程序比较复杂、环节较多,成本较高,反腐倡廉信息反馈却很缓慢;而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受众面广,网络监督更为高效便捷。不仅如此,网络监督中特有的互动性,使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可通过网络直接与举报者实时互动,交流举报事件的细节和疑点,方便案件查处工作。
二、网络监督在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监督在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反腐倡廉专题网站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总体表现较好,水平较高,但是校园网主页下反腐倡廉专题网站的建设还需加强。以211工程大学为例,部分高校纪检监察网站内容相对滞后,少数高校尚未建立纪检监察网站。作为网络监督的物质基础,高校反腐倡廉专题网站尤其是高校纪检监察网站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2.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网络的安全隐蔽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网络监督者被打击报复的可能性,增强了网民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博客、论坛、QQ群等多种形式发表言论,这种自由得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环境,为谣言的传播、虚假信息的泛滥提供了可能,致使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影响网络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容易泄露反腐机密。网络特别是公共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公开透明,信息容易广泛流传。网民在网上自由公开涉嫌违纪违法高校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极易导致被监督对象事先串供或销毁证据,致使很多违纪事实不能查实或者无法查实,增加了案件查处难度。
三、加强网络监督,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信息化平台
通过建设好、维护好各高校纪检监察网站,使之成为联系纪检监察部门与全校师生反腐倡廉的纽带,成为各高校反腐倡廉宣传的重要阵地,有利于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校园。一是要“形神兼备”,网站版面设计力求清新简明,栏目齐全,使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作用的发挥各有所依,注意及时更新、补充网站内容,依法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履行好对学校师生的服务承诺。有的高校纪委、监察、审计合署办公,也应当设置审计工作的相应版块。二是要“相互配合”,网站的建立并不难,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才是需要不断加强建设的长期过程,耗力费神,需要常抓不懈。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虽有交叉但仍然存在分工,各部门要相互交流,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三是要“广而告之”,很多高校纪检监察网站乏人问津,访问量很低,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
另外,如果条件成熟,在各高校纪检监察网站的基础上,运用网络技术,组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网站联盟”,加强各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交流,建设更为广阔的工作信息交流平台。
(二)推行网络实名制
2012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草案,草案规定实行网络后台实名制管理,从而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推行网络实名制是遏制虚假信息泛滥,遏制侵犯个人隐私、网络暴力等行为的重要措施。部分网民滥用网络监督,散播虚假信息,主要原因就是在网络虚名制下,没有约束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文责自负,“谁发贴,谁负责”,确定侵权责任就会比较容易。采取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有限实名制,也很好地解决了遏制言论自由和可能导致监督者身份暴露的问题。即网民在网络留言、建立和访问博客时,必须先登记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方可使用,而一旦通过认证,网民则可以用代号、化名等替代真实姓名在网上发布信息。这既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又能够较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三)切实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网络监督要真正发挥促进高校反腐倡廉的作用,仍然需要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介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增强运用网络系统意识,通过网站、论坛/BBS、微博、电子邮箱等网络载体加强反腐倡廉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及时了解把握情况,准确判断舆情发展趋势,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广泛宣传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关于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反腐倡廉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要高度重视广大师生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热点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要建立网络舆情汇集及快速反应机制,对论坛、博客、QQ群等各种能自由发布言论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监控。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定期检查服务器软硬件系统,监管网站后台管理情况。
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受理投诉网站或纪委书记电子邮箱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管理,完善学校网络举报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网络举报受理机制,完善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严格实行信访保护制度,真正为广大师生提供一条便捷、畅通的监督渠道,调动和保护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四)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强化对高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
当前,高校基本建设、物资采购、招生考试、财务管理、校办企业等领域,成为高校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高校有专门从事互联网技术研究创新的专家等高级人才,网络技术手段运用程度较高,应发挥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各种监控系统,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如建立基建项目监控系统,严把基建项目关;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监控系统,管好、用好经费,严把科研经费关;建立财务审计系统,严把财务管理关;建立校企管理系统,严把校办企业关。
此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成并运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一步严明了学术纪律,规范了学术行为、端正了学术风气,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现在实施的计算机网上招生、网上学籍注册、建立学生成绩数据库,从操作层面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了腐败的发生。学生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方面逐步建立起网络公示制度,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社会和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公平、公开、公正。(刘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