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作用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4-10-31 09:23:46   来源:云南省纪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这个论断,是深刻总结人类反腐败斗争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完成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

特权,顾名思义,特殊的权利,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公共权力与身份地位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利益。但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文中所要阐述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衣服、帽子的区别,见面礼教,几抬大轿,家长、族长、老爷、奴才身分等级划分等等,都深深烙下特权的印记,以历代帝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前赴后继、赤裸裸地展示其强大的特权。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社会腐朽思想、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影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又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蓬勃发展,民主与法制相对滞后,使权力缺乏足够约束;职权待遇的扩大化,不良影响不断蔓延;缺少有效的监督,处罚软弱无力;官升脾气涨、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都导致职权寻租和延伸去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而形成特权。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具体表现和危害。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具体表现。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职务消费无度。公务用车超标及私用;公务接待超标准、扩大化;权权交易、滥用权力。二是潜规则泛滥顽固。办事潜规则,对找上门来的关系者,大开“绿灯”,违背有关规定乱办事;党内潜规则,集中表现为处理同志关系中的“不认组织认个人、“只唯上不唯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家长制、一言堂”等等;商业贿赂潜规则,集中表现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许可、招标投标、资金拨付、工程监理和验收、建材及设备采购等重要环节,巧立名目,以“馈赠”、“回扣”等形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财物。三是谋取私利多样。一权在手,谋财、谋色、谋事、谋官,有些人权力在手,所思的不是如何对人民群众负责,而是视“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座右铭,整天琢磨如何用权力为自己谋利,谋利呈现多样化。四是特权现象隐性化。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各种形式的“特权”被逐步取消或受到限制,但不可忽视的是,“隐性权力”以各种形式不断出现,成为诱发腐败的新形式。“隐性权力”主要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基于自身掌握的公共权力,在法定利益之外隐蔽地享受特殊利益和权利。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危害。特权现象是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也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阻力,危害极大。一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如果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哪些行为看不惯,耍特权无疑是其中之一。每当媒体揭露有领导干部耍特权,总是会引起群情激愤、舆论哗然!可以说,耍特权对群众感情的伤害、对党的威信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二是腐蚀社会良好风气。特权现象具有“示范作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享受特权的多少作为人生地位高低的判断标准,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追逐权力成为社会时尚,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整个社会风气。三是干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一直不停追求的美好理想,然而一些人借助特权肆意破坏竞争规则,不合理、不合法地侵占公共资源,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社会内部的差距被人为拉大,大大消解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使公平正义愿景成为“奢侈品”。四是阻碍制度体制创新。制度体制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而特权阶层为了保持原有分配格局,继续维持自身社会地位、政治特权、经济利益等既得利益,会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影响公共政策,采取手段阻碍制度体制变革,进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三、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不反特权,反腐败就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不反特权,制度建设就是竹篮打水,白费力气。因此,反对一切不合法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均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点和核心,而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全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

反特权,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干部滥用特权等现象应坚决予以打击和制止。按照权力运作有序和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权力运行程序,确定企业管理流程中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点。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还要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解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廉洁从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逐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行为。

反特权,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特别是企业“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国国有企业的实践证明,凡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就健全,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能力就强,整体形象就好,在职工群众心目中威信就高,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党风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我们要引导企业领导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政绩观、诚信观,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廉洁承诺、述廉评廉、廉洁谈话、诫勉谈话等,保证各项廉政制度的落实,使企业领导人员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反特权,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仍处在易发多发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主要是:个别企业领导人员对国有企业开展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得不实,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的纪检监察机构还不健全,工作不到位;个别企业领导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滥用权力违纪违法,侵吞国有资产,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企业利益,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损害了党的形象。不少案例显示:涉案面之广,危害之大,性质之恶劣,案情之复杂,简直触目惊心,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就警示党员领导干部在当前体制变革,腐败多发、易发期,必须增强抵抗能力。同时也说明当前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任务十分艰巨。

四、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必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坚持教育的经常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突出教育的实效性,根除特权思想,做到教人从善。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来自群众并走向群众,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健全分层分岗施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廉政法规、岗位廉政教育,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创新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活动,突出行业和部门特点,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为政清廉守党员之本、秉公用权尽公仆之责。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倡廉肃贪的社会氛围。

(二)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所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或小团体化,要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作为身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服务、措施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考虑群众的舒适度,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多彻底根除难题,不做“夹生饭”;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上带下,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严谨规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

(三)必须加大惩处力度

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有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组织基本职责的观念,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既要执行政策、宽严相济,避免“为办案而办案”,也要严肃纪律,严格惩处,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严重违纪问题必须查办,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切实做到惩恶扬善,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使干部不敢犯错误。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查办案件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四)必须强化监督保障机制

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特权现象还应靠人民群众的积极监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特权即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人民战争,就特权的表现来看,反特权必须坚持经常反,长期反,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反特权的难度比以往更大,仅仅依靠官方的力量难以实现全面监督,因此,必须发动、依靠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参与到反特权行动中来,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不断强化监督保障机制。

(五)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风险防控,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 (云南旅投麒麟温泉开发有限有公司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