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创新 在探索中突破红河州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突出“九个抓”

发布时间:2014-09-11 10:47:30   来源:红河州纪委

2011年以来,在省纪委、省监察厅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州把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营造浓厚工作氛围,坚持高位推动,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切实做到“九个抓”,即:抓思想认识、抓组织领导、抓试点先行、抓组织建设、抓队伍建设、抓保障服务、抓制度建设、抓学习培训、抓作用发挥。使全州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呈现出机构健全、人员配齐、职责明确、制度完善、保障到位、活力增强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抓思想认识,上下联动保落实

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红河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把其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建设风清气正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中纪发〔2011〕26号、云纪发〔2012〕7号文件下发后,红河州从上到下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到位。一是认真学习传达。2012年来,红河州纪委常委会先后多次组织对中央纪委、省纪委文件精神和全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专题学习,要求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准确领会文件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整体部署,扎实推进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二是做好请示汇报。州纪委监察局就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州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州编办、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把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求各县市纪委及时向县市委、县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制定贯彻落实措施。三是召开专门会议。州纪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了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座谈会议精神,对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做了专题研究。于9月12日在蒙自召开了全州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结合省纪委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全州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13县市所辖乡镇明确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全力抓好文件精神落实工作。四是加强督促检查。2012年10月底,在各县市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常委带队组成四个督查组分赴13县市对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州纪委常委会做了专题汇报,如实下发了督查通报和专项督办,要求存在组织建设推动不力、问题解决不到位的县市纪委书记说明原因并限期整改。

二、抓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定方案

为确保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州县市、乡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规定,县级党委对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乡镇党委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直接领导责任,纳入各县市纪委“一把手”工程,纪委书记做到了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检查落实,确保了工作强力推进。在总结蒙自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州纪委监察局主动和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出台了《红河州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意见》。确定目标要求,严格工作措施,将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情况列为县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

各县市纪委按照文件要求,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要求组织、编制、财政等部门要按照省、州纪委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切切实实地解决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

全州上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共出台《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实施意见》144个,县乡2级成立领导小组143个。

三、抓试点先行,积极探索求突破

2011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蒙自市被确定为云南省开展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县,红河州以此为契机,确定了开远市、绿春县为州级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县,确定了建水、金平、个旧、红河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重点县,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开展工作的良好格局和浓厚氛围。

为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张涛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州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并明确分管干部工作的州纪委副书记和州纪委常委、干部室主任负责主抓乡镇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工作。

作为试点县的蒙自市上下统一思想,成立了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纪委书记、市委办主任为副组长,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组织部、编办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蒙自市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并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作为州级试点县的开远、绿春2县市也结合实际出台了实施意见。在试点工作中,红河州积极探索创新,力求有新的突破。蒙自、开远2市借鉴了红河县2007年在乡镇派驻监察室的有益尝试,设置了监察室并配备了监察室主任和纪检专干,这有益的做法为全州乃至全省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模式。

四、抓组织建设,健全机构全覆盖

红河州在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中,构建了乡镇纪委监察室、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为主体,村级纪检监督员和纪检监督小组为补充的监督体系,实现了监督机构“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目标。

按照我州规范化建设的统一要求,健全基层纪检监察网络,在全州乡镇设立监察室,属乡政府中层机构,监察室的设立,延续了行政监察的触角,改变了乡镇无法行使行政监察权,县级行政监察难覆盖的尴尬局面;行政村党组织设纪检委员,行政村经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乡镇纪委考察,党委任命的程序,选配了3名纪检监督员,组建了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目前,红河州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纪检监察组织网络化管理模式,130个乡镇、1185个行政村共设立乡镇监察室130个,配备行政村党组织纪检委员1190个,组建村(社区)纪检监督小组1185个。组织阵地、人员规格、制度建设全部配齐、规范到位,确保“党组织建到哪里,纪检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全州乡镇、农村基层监督网络体系进一步的拓展和健全,为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抓队伍建设,严格标准选好人

在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中,红河州以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为龙头,以配强配齐纪检监察干部为核心,严格标准选好人,认真抓好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全州13县市130个乡镇的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纪检专干的提名、任职,均由乡镇党委征求县市纪委监察局同意后任命;村级纪检监督员经党员大会民主推荐、乡镇纪委考察,党委任命程序产生。乡镇纪委书记的提名、任免或调动均由县市纪委与组织部门协商后,报县市委决定或进行选举。全州130个乡镇纪委委员均按5-7人的标准配备。截至目前,全州 130个乡镇均已配备纪委书记,有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130名,有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396名,有纪委委员728名;全州乡镇平均有纪委委员5.6名,有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3名;1185个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有纪检委员1190名;1185个纪检监督小组配备纪检监督员3560名。从总体情况来看,全州13县市达到了中央、省、州纪委的要求。全州乡镇396名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干部中,平均年龄 33岁,35岁以下干部280名,占70.8%;妇女干部146名,占37%;少数民族干部237名,占60%;大专以上学历380名,占96%。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优化。

通过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全州有乡、村纪检监察机构1499个,新增466个,增幅为45 %;新增乡镇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200名,增幅为96%;新增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459名,增幅为63%;新增村级纪检监督员983名,增幅为38%。

六、抓保障服务,激发工作新活力

强化基础保障服务,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乡镇纪检组织“四有”要求,狠抓硬件建设,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装备条件。130个乡镇纪委监察室全部实现了中央、省纪委要求的“四有”标准:即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基本的交通保障,有必要的办公办案设备(有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照相机、录音笔和保密柜)。13县市均将乡镇纪委所需工作经费列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按照每年每个乡镇不少于3万元的标准单独列支,人均工作经费达到了1万元以上。蒙自市按照人均每年3万元的标准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开远市在市级财政按每个乡镇每年3万元列入预算的基础上各乡镇再次按每年1.5-3万元的标准进行配套保障,个旧市按照人均每年1.5-2.5万元的标准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泸西县中枢镇、弥勒县弥阳镇按照10万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保障,元阳县新街镇按照每年6万元的标准列入预算保障;村级纪检监督小组所需工作经费,也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每年每个小组500-3000元或每人20-150元不等的标准来进行保障,绿春县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河口县按照每人每天1元的标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130个乡镇的纪委书记、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纪检专干均按照中央、省、州文件精神落实了每月220元的办案补贴。蒙自市的文澜镇、草坝镇,建水县临安镇,泸西县的中枢镇,弥勒县的弥阳镇,石屏县的异龙镇纪委配备了办案用车。

基础服务保障、工作经费保障和办案补贴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了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七、抓制度建设,理顺机制提效能

在工作开展中,红河州突出机制健全,促进固本强基。县乡两级纪委进一步建立健全向县级纪委报告工作、乡镇纪委书记分工、参与乡镇党委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乡镇纪检干部工作考核等制度。各乡镇都成立了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组织、宣传、政法、财贸等工作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合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按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参与乡镇党委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纪委廉政谈话、信访举报、案件检查、联系群众等基本履职制度,并将制度上墙、规范公布,实现了乡镇纪委干部管理、干事履职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乡镇纪委在协助乡镇党委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建立健全村级纪检组织等六个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个旧市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全市10个乡(镇、区、处)纪委均结合实际出台了“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三资”台帐管理、公示、收益等11项制度;普遍推行“一统三审四签四公开”农村“三资”管理模式、建立了“三资”管理反馈制度,使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有效预防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红河县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制定了《村委会干部廉政准则》。泸西县建立了县纪委常委分片联系乡镇纪委和定期工作巡访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纪委、监察室、村级纪检小组、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纪委委员的工作职责,规范了信访、案件检查等程序,加强对乡镇纪检工作的“点对点”指导。

八、抓学习培训,强化能力提素质

红河州纪委坚持把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州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训的目标和重点的同时,也要求各县市纪委监察局也高度重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为多形式地搞好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从2011年起,建立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州纪委监察局机关跟班学习制度,每期选派各县市、乡镇纪检监察机关和派出驻机构年轻干部4至6人到州纪委室处跟班学习。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教育培训网络,有效促进了纪检干部全面提升素质。

2011年乡镇、县市纪委换届结束,为全面提高全州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使换届后县市、乡镇新配备的纪检干部尽快进入角色,熟悉纪检监察业务。州纪委监察局协调州委组织部在州委党校对全州132名乡镇纪委书记开展了历时10天的集中全员培训,之后于9月份州纪委监察局针对县市纪委新任班子成员、乡镇纪委书记、州级纪检监察系统400余人集中开展了为期8天的综合业务培训;2012年3月协调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红河州举办了一期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组织了以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为主的50名同志到上海进行为期11天的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了63人次到中央纪委三个培训中心和省纪委进行了培训,选派了24名同志参加高等院校的培训,县市纪委换届后也按照要求对新上岗的县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不少于一轮的业务知识培训,河口县组建村级纪检监督小组后对90名纪检监督员进行了培训。仅换届至今州级组织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累计达682人次。全州州、县两级纪委共培训乡镇纪检监察干部1718人次,其中乡镇纪委书记537人次,全州共选派79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州、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挂职锻炼或参与办案。

九、抓作用发挥,履职尽责显成效

红河州在加强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中,有效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前沿阵地、战斗堡垒、桥梁纽带、示范窗口作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个旧市组建异体监督机构。设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与村两委共同管理村(居)务,完善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约、协调配合的权力运行机制。绿春县构筑了乡镇、村(社区)反腐倡廉工作新机制。在全县91个村(社区)建立了“廉政监察站”,全县 9个乡镇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为主体、乡镇纪委班子合力实施的“纠风工作站”,在9个乡镇驻地设立“便民服务站”。蒙自市拓展纪检监督新领域,创新推行“阳光村务e路通”,拓展乡镇纪委监督工作新领域。目前,全市已有4个乡镇的37个村委会、15个社区和366个村民小组的村务、党务、“三资”管理实现了网上公开,涉及公开资金5.8亿元,其余7个乡镇都实施了村组事务财务阳光透明运行。弥勒县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管理;投资170余万元建立“阳光弥勒”网络平台,主要用于发布全县12个乡镇和东风农场管理局、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36个村委会(社区)、1102个村(居)民小组的党务、政(企)务、村(组)务、财务和办事公开信息。泸西县各村纪检委员和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紧紧围绕涉农政策的落实,全程参与了农村低保扩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党务公开等工作的监督,有效发挥了农村反腐倡廉“监督员、信息员、助理员、宣传员”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提升了村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有效防止了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元阳县各乡镇纪检监察组织以检查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实施了惠农政策“两卡两问四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念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