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布革乡结合乡村实际,以滇黔桂跨省区联合党工委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平台,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组建流动服务站和流动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三联六送”民生流动服务,切实解决三省区结合部群众诉求,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工作在基层推进,问题在基层解决,成效在基层体现”的目标。
党建共抓,探索群众诉求工作新机制
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马蚌乡共辖26个村(居)委会,共有人口4954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130人,三乡镇一衣带水、田土相连、产业相同、商贾互通,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素有“一鸡鸣三省”之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由于受行政区域限制,接壤区域存在党组织发挥作用难、发展产业难、事务管理难等突出问题,罗平县委联合兴义市委和西林县委,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相继成立跨省区漂流党支部、联合党总支、联合党工委,联合党工委凝聚各方力量,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交流协作,填补三省区交界地“几不管”的盲区,组织引导三乡镇相互借鉴各自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行党建共抓、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和谐共创、生态共保、文化共育,建设跨省区党建一体化示范区。同时以党组织为核心,成立滇黔桂跨省区工青妇联合工委,开展党建带群建系列活动。探索建立跨省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三乡(镇)相互接纳适龄中小学生就读,免收择校费,平等享受当地学生“两免一补”等待遇。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互认制度,实现参保者区域内自由转移接续,三地参合群众凭在三方乡镇卫生院住院诊治疾病发票,可在本人户籍所在乡镇新农合办报销,解决当地群众就医难和报销难问题。对三省区在校学生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免费乘船卡,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每年为库区移民家庭减轻经济负担80余万元。创建维稳合作机制,消除治安管理“盲点”和“三不管”地带,逐步实现“跨省跨江无界线、共同发展是一家”的和谐局面。建立跨省区政策法律服务中心、稳定共保和应急处置共管流动服务站,组建跨省区域综治维稳调解委员会、治安联防巡防队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作机构等,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跨省区域信息互通机制,完善整合警务联动和法庭司法协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公安、民政、医疗、司法、法庭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馈、经验交流和工作协作活动,重点在跨省村屯之间山界林权纠纷、跨省犯罪团伙、流动人口管理、巡逻防范、执行联动、案件协作机制、跨省水域纠纷、便民利民服务和应急处突工作等方面进行合作。建立完善联合应急处置预案、机制、体制和信息监测平台,形成以三乡(镇)应急队伍为基础的工作网络、区域内“片区化”、“网格化”应急管理的工作格局。
联合党工委组织开展十村巩固平安乡镇成果、百名法制宣传员进村社、千个学法示范户树标杆、万人治安大联防保稳定的“十百千万”平安创建活动,形成打、防、控、管、治一体化工作机制。综治维稳调解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季度一次例会,及时协调处理好三地群众在“插花田地”、土地资源利用、跨村水面合作养殖和学校周边治安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定期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和联合巡查整治,取缔非法造船,做好湖面水白菜污染监控监测,保护库区水质量;打击乱砍乱伐跨省区盗卖木材的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并在法庭司法协作工作中,三乡镇法庭共同选派优秀骨干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组建法律服务团,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受理案件等便民服务,提高库区移民守法、用法意识。目前,共破获三省(区)接边地区各类刑事案件60余起,查处治安行政案件90余起,调处矛盾纠纷110起,挽回经济损失60余万元,为群众办好事、接受群众咨询1000余件(次),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有效维护了三省区结合部库区移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共享,搭建群众诉求工作新平台
为切实解决涉及三省(区)的群众诉求,鲁布革乡依托联合党工委流动服务站、乡为民服务中心(站)、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职能整合、统一规范、方便快捷的群众诉求中心(站),构建起集群众诉求受理、办理、监督、反馈功能为一体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新平台,密织结对帮扶、事务代办、信息服务三张为民服务网,大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消除基层群众诉求“肠梗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认真实施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五级联动”工作,投入资金27万元在乡设立“群众诉求中心”,在村(居)委会设立“群众诉求室”,在村(居)民小组设立“群众诉求点”。 充分发挥乡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通过纵向联动、横向协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对情况复杂、解决难度大、历史遗留和长期重访的群众诉求,实行领导包案,做到包接访、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形成老案逐步化解、新案及时处理的良性循环机制。乡群众诉求中心分别指定2名工作人员,负责“五级联动”群众诉求的接待、登记、处理、信息录入,办理情况的查看、分析、跟踪、监督等工作。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负责对本村(居)委会群众诉求受理、落实、反馈等情况的监督。群众诉求中心(诉求室)做到“六有”,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值班、有经费、有诉求信箱,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联络员、民情意见箱等形式,做到“三明确”即明确办理人员、明确办理时限、明确办理责任。群众诉求中心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听证、调解等办法办理群众诉求事项,并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规范录入云南省“五级联动”监督平台。目前,收到群众诉求228件,办结228件,办结率100%,涉及三省区群众诉求22件。
事务共管,“三联六送”畅通群众诉求新渠道
结合乡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针对全乡群众存在入学难、就医难、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农民增收难、财政增收难、信访维稳难“八难”问题,进村入户开展“三联六送”流动服务。
一是实行“三联”群众。即: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党政科级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村(社区)并直接联系服务5户群众;实行党员干部包组联户制度,按所在部门(单位)联系责任区,直接联系服务3户群众;实行流动服务联系千家万户制度,成立党建共抓、产业共兴、社会事务共管、稳定共保、应急处置五个流动服务站,组建18支流动服务小分队,小分队由领导干部、党员职工、卫计人员、少数民族干部、法律工作者各1人组成,用群众听得懂的布依语、苗语等当地语言,开展流动服务上门,常年活跃在全乡各村寨以及万峰湖库区周边省区村寨。
二是开展“六送”流动服务。即:送政策,理论宣传下村。组建政策宣讲小分队,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为基层干部群众答疑解难。今年共举办政策理论专题培训12期6000余人次,形势政策宣讲78场次。送科技,产业服务下村。科技服务小分队以校乡合作为平台,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期1600余人次。建立冬早生态蔬菜、稻田养鸭、林下经济、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等推广实验基地。送法律,信访维稳下村。法律服务服务小分队开展 “送法下村”宣传服务活动,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67场,发放宣传资料10300份,法律咨询解答60余件,全力排查化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目前,目前,共来信来访5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5件,为人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送文化,文体活动下村。组织文艺宣传队积极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活动。目前,开展文艺演出3场,送电影下乡30场,村村通维修60套,安装“户户通”450套,建设农家书屋9个,配备图书13500册。送健康,医疗服务下村。卫生服务小分队上门宣传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妇幼卫生优生优育知识,开展免费送医送药活动,为 8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1600余人。送温暖,扶贫济困下村。访贫问苦小分队深入各村开展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特困户、贫困户、重灾户104户,农村低保、城镇低保、救济救助款项50.39万元,救助各类困难人群1007户2915人次,发放各类惠民补贴141.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