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看望慰问社区贫困户
“闯”出来的致富产业
“新寨村民委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在这样的村寨,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刘仙深知要改变人民群众的困难生活,凝聚人心,必须抓产业发展。
鱼腥草是拉白村的传统产业,由于都是零星种植,形不成规模,效益不高。于是,她积极组建鱼腥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从家里拿出5万多元作为启动资金,专程跑到县农业局请技术员到现场指导,还个人出资组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带领党员干部齐上阵,整天泡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现如今,拉白村鱼腥草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300多户,种植面积近3000亩,年总产值达2千多万元。
刘仙在查看社区的蔬菜种植基地
鱼腥草合作社运作模式的创新发展,充分调动了各村小组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为刘仙提出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打下了基础。在刘仙的指导下,各村发挥优势,分别发展了各具特色的相关产业,组建了五个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540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0多元,年均增收800多元。
“抠”出来的幸福路
大稼依社区与新寨村民委之间,有一条长3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说起这条给周边11个村寨及稼依中心小学700余名师生带来方便的路,群众都说:“这是社区党委刘仙书记 ‘抠’来的幸福路”。
今年年初,为解决群众和师生出行难,刘仙争取到了一笔40万元的修路资金。为用好这笔资金,她带领社区干部反复优化修路方案,精心组织施工,加强资金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并规定1千元以上的支出须经社区民主理财小组核准。为动员干部群众支持参与,她不厌其烦地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在她的宣传和动员下,修路涉及的拆房户、征地户,主动提出不要一分钱的补偿,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也主动回村参与修路建设。为加快进度,她将自家的挖掘机派到工地,无偿用于建设。为保证质量,她又当起了工程监督员……经过3个月的努力,群众期盼了几十年的这条“幸福路”修通了。
在任村(社)干部的11年里,刘仙通过“政府补助、村民自建”等方式,带领群众修通了11条近60公里的进村路。她不仅无偿提供挖掘机,还先后捐资10余万元帮助群众修路。
“泡”出来的和谐社区
2012年5月的一天,刘仙接到横胆冲村村民与新朵甲村村民因山界纠纷正在群殴的报告后,立即带领社区干部赶到现场劝阻。平熄事态后,她先后五次组织两村群众开会,连续一个星期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听意见、做工作,宣传政策,帮助村民分析原因,寻找和解办法。
“我们都是农民,都知道要珍惜土地,要靠土地生存和发展。可是你们为了几亩坡地,让近千亩的土地荒了29年,值吗?”刘仙一句朴实的提问,让刚刚还在争吵的村代表们立即安静下来。她抓住时机进一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双方村民的工作,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后,她拿着石灰粉在前面画线,村民们拿着锄头在后面挖沟。画界结束,她又组织两村村民吃了一顿“和亲饭”。今年,两村村民在这片坡地上种上了小咪辣和畜草,成立了种草养羊合作社,仅小咪辣一项,就可为村民增加近百万的收入。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将心比心,就能赢得人心;只要不怕麻烦,敢于放下架子,群众就能给你面子。”谈及农村纠纷调处工作,刘仙说没什么“法宝”,靠的是耐心、热心和真心。今年大稼依社区上报的34起纠纷,全部成功解决,满意率为100%。
“唱”出来的廉政新曲
去年7月的一天,刘仙的两位亲戚来到社区,愤愤地将被退回的低保申请书撂在她的办公桌上,并说:“自家亲戚的低保都办不了,你还当什么‘官’?”。面对亲戚的指责,刘仙不慌不忙,边招呼他们坐下,边向他们讲解政策。“大道理我们不听,办不了事咱们亲戚也不做了。”刘仙话未出口,两位亲戚就扭头就走。
“随着国家惠农资金的增多,集体经济的壮大,像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但刘书记始终坚持原则,对不该办的事情,她宁可伤感情,也不乱开口子;对不该突破的禁区,她宁可伤和气,也不‘闯红灯’”。 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平说。为规范管理国家惠农资金,她一方面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搞个人说了算,特别是对群众关心关注的财务收支、低保五保落实、危房改造安排、惠农补贴发放等事项均定期公开、公示;另一方面,她注重抓好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组建了社区廉政文艺队,开展法律法规、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村寨、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等六进活动,把党的惠农政策、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搬上舞台,唱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新风。
自担任村干部以来,刘仙经手的民生项目、惠农资金有5千余万元。每笔资金来自哪里、用在哪里,社区专门设置了党务居务财务公开栏,各居民小组也设置了村务公示牌,让上级领导清楚明白、让群众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