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思考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23 14:50:4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作出了进一步具体部署。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理论逻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和世界市场理论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和世界市场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居于支配地位;消费、分配、交换各环节对生产也有着反作用。由这些环节构成的经济循环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环节顺畅配合、相互促进,才能顺利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认为,大工业“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把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由此,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来往和互相依赖逐渐加深。

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对以上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畅通经济循环,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就是要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历史逻辑:自觉把握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趋势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这是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

改革开放后,我国因循国内外形势,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格局。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一方面,从全球经济形势看,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只要有成本优势,出口就能扩大,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另一方面,从发展比较优势看,我国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因此,这种发展格局在一段时期里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2006年最高峰的时候达到67%。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外部需求萎缩,我国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难以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加上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发展比较优势变化,传统国际循环的动能明显减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衰退,逆全球化风潮兴起,外需市场萎缩,我国开始进行政策调整,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在我国发展比较优势变化和传统国际循环动能减弱的情况下,只有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才能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从而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

现实逻辑: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一概念。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三个方面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部署。由此可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处在上升期的背景下提出的,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面临新形势的深邃思考和准确把握。

从国际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守“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旧思路,就难以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无法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只有立足自身,更多依靠国内循环实现经济发展,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从国内看,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优势和条件主要包括: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彰显优越性。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顺应了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而充分理解其战略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李晓倩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