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看廉政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27 16:25:02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在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走廊,大家时而驻足仔细观看、细细品读;时而边走边聊、交流感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熏陶。为更好推进“清廉云南”建设,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该警示教育基地及时更新廉洁文化走廊的廉洁小故事。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

我国历朝历代都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涌现出了许多清廉守正、严于执法、政绩卓著的清官廉吏和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谚、廉戏以及一些廉政的格言警句,这些汇笼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体系。

根据欧阳修的《廉耻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也就是说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时,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拿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也因此他被称为“一钱太守”。

腐败多发易发,认真剖析其深层次的根源,文化方面的原因异常显著。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政文化的根本特征。廉政建设只有在注入文化的基因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付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