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皮三”到“茶老板”

发布时间:2020-06-03 14:19:16   来源:保山市纪委监委

“‘羊皮三’这人地道,我到他家的茶园干活,他按每小时13元结算工钱,我每天可以挣到100多块,比在外面还多20块呢。”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枇杷洼小组建档立卡户郑子仙高兴地说。

郑子仙口中的“羊皮三”,本名周应毕,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初中未毕业他就辍学回家,在山里走村串户地做点买卖羊皮的小生意,他在弟兄中排行老三,当地村民就喊他“羊皮三”,久而久之倒让人忘记了他的本名。

说起“羊皮三”这个绰号的由来,周应毕心中无限感慨,那些年买卖羊皮赚的钱仅够糊口,日子过得是一个“穷”字。2015年,周应毕一家6口住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父母亲常年多病,两个孩子正在读书,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2200多元,生活举步维艰。同年,周应毕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扶贫政策,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才有了起色。但是,周应毕在感恩的同时并不满足:“贫困户的帽子不光彩,不可能靠国家养一辈子,过好日还要得靠自己。

为了帮助他脱贫,旧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县纪委监委的帮扶干部经常来到周应毕家中,与他拉家常、谋发展,共同商讨脱贫计划。“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出远门打工是去不了,我想把老家山里的20多亩古树茶园重新经营起来,做古树茶叶加工销售”。周应毕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想好就干,很快,一个简易的茶叶加工房就建了起来。但刚开始,由于缺乏管理和加工技术等原因,周应毕加工的古树茶销量并不好,库房里经常堆满积压的茶叶。

QQ截图20200602113920.png

县纪委帮扶干部与周应毕商讨茶园发展规划

“村里古树茶的资源很好,你可以用租的方式再扩展一下面积,制茶设备和加工上也要再改良提高……”“还有茶叶的包装要精美,可以尝试在网上销售……”面对茶叶生产销售出现的困难,县纪委帮扶干部经常性主动上门帮周应毕一起出点子、想法子。

“我也想扩大规模,买新的制茶设备,但是投入太大,我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周应毕对帮扶干部说出自己的困难。

“资金问题我来帮你想办法,可以申请小额扶贫贷款。”随后帮扶干部把周应毕资金短缺的问题反映给村委会,并帮助他先后两次申请到小额扶贫贷款70000元。资金到位后,周应毕改造扩建茶园,改进了制茶设备,茶叶品质得到提高,销路也好了起来。

2017年,周应毕靠着销售古树茶带来的4万余元收入成功脱贫,同年底,他们一家搬到酒房乡大麻场的易地搬迁安置新房入住,看着两层崭新的小楼房,周应毕奋斗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QQ截图20200602113846.png

周应毕在茶园管理古树茶

脱贫后的周应毕以茶树入股的方式吸纳了村里的1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他的茶园中,帮助他们实现了门口就业。村民在采茶、制茶期间到他的茶园打工,不仅学得了管理技术,还获得了租金、工资两份收入。

“‘羊皮三’脱贫当了老板,还没忘记我们这些乡里乡亲的,让我们和他一块赚钱。”一位在周应毕茶园打工的村民说,“我们全家采茶季节都到他的茶园打工,天晴进茶园采茶,雨天就在厂房捡茶筛茶,无论天晴下雨大家收入有保障

“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贫困群众推迟了外出打工,我就邀约他们来茶园帮忙,工价比去年每小时还增加1元,有钱大家赚,工人最多的时候1天达到30多人。”在采茶期间,周应毕每天早早地就带着工人们到茶园采茶,大家吃在茶园、唱在茶园、乐在茶园,整个茶园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为把茶园管理好、加工好、能卖好价钱,文化不高的周应毕除了参加政府组织的扶贫技术培训外,每年还抽出时间自己到省内各地的茶叶生产基地、古树茶加工厂去取经学习,在古树茶茶园管理、生产加工技术及销售方面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得到了省内外消费者认可,产品销售从刚开始的积压愁买转向供不应求。“今年预计产量7000多斤,目前已被一家公司定购了3000斤,价格比往年都好!”周应毕看着堆满库房的茶叶,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家从贫困户到脱贫,从住旧房搬到新楼房,一路走来都是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2015年我们全家收入不足1万元,今年光人均收入就能达2万元,是过去的10多倍,扶贫政策好啊……”谈及近年来生活和收入发生的变化时,周应毕言语中带着几分自豪,但更多的是感恩。

QQ截图20200602113751.png

周应毕(右二)在指导村民分拣茶叶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是周应毕的微信昵称和抖音昵称。他要做的事,就是要利用好家乡的古树茶资源,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如今的“羊皮三”已不是过去贫穷的“羊皮三”,而是带领村民一同致富的“茶老板”!(施甸县纪委监委  赵贵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