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雾村,位于会泽县娜姑镇,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铜商历史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历史记载,白雾村是西汉时期西南夷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明清时期的万里京运第一栈,建有会馆、祠堂、庙宇等10多座,商号150多家,历代有汉、彝、回、白等多民族居住。2005年,白雾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白雾村
白雾村,曾经是娜姑古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走进白雾村,山峦叠翠,古韵悠悠。沿花岗岩路面前行,人字形屋顶、屋檐上的铃铛、土坯墙体的民居、飞檐翘角的特色建筑……历史的沧桑厚重扑面而来。
星空下的白雾村
万家灯火与皎皎河汉交相辉映,繁华而不喧闹,静谧却不冷清。遥想当年,古村的夜晚却是热闹非凡,赶马人卸下货物,在“得胜桥”边开怀畅饮一碗当地自酿的烈酒,以此消除一天的疲惫。
白雾村牌坊
牌坊位于白雾村的最高点,站在牌坊处,凭栏临风,数十里山峦叠嶂、田园秀美、车水马龙尽收眼底。
“一”字长街
街道长468米,宽4—9米不等,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会馆、寺庙、马店、青楼、驿站,曾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富商大贾、贩夫走卒和矿工匠人。今天仍然保留着滇东北山区集镇的风貌和独特情趣。
财神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铜运古道上的财神庙,数百年来一直香火鼎盛,而财神的回应始终是“天道酬勤”。
屋檐铃铛
屋檐的铃铛在风中摇曳,“叮咚”作响,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铜运时代络绎不绝的马帮铜铃声声,穿梭于白雾村,源源不断地把东川府的铜驮运到四川泸州,再装船运送到北京铸币。
古戏台
“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曾经多少国仇家恨、帝王将相、英雄侠义、儿女情长的故事在这里上演,真真是“一曲高歌千行泪,情在回肠荡气中”。
圣若瑟堂
天主教堂,系清光绪九年意大利传教士出资并主持建造,1913年选址重建,并增建女修道院一所,还开设了西医诊所。一个小小的古村落,容纳着全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的交融与碰撞。
进士匾
“进士匾”是清光绪朝云南学政姚文倬授予白雾村秀才姜兴文的,“一街三进士,满村六贡生”说明了当时白雾村学风、文风之兴盛。
三圣宫
亦称文庙,占地面积1991.4平方米,庙内正梁上书有“大清国云南布政使司东川府政堂大清嘉庆二十四年仲秋”的墨宝。飞檐翘角的设计,既扩大了采光面,同时也利于排泄雨水,又增添了建筑物轻盈活泼的动感。
忠孝碑
三圣宫内“恕忠孝悌廉,仁义礼智信”十个大字碑凸现了文庙的儒家属性,阐述着孔子的思想精华和中华文化的传统道德观。
陈家大院
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属于典型的“一颗印式四合五天井”,充分体现了清代中期的传统建筑风格。
走马转角楼
正楼、左右厢房和门楼围成四合院,上层有走廊连通,可团团走遍。各扇木格花窗雕刻精巧、工艺精湛。
白雾田野
繁华已逝古风犹存,站在碧绿的田野边上,白雾村的繁华随着时间的流走已然褪尽,留下的是历史的沧桑厚重和淡泊宁静。(会泽县纪委 陈耀帮 刘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