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吸取清廉智慧

发布时间:2016-10-24 14:59:48   来源:昆明市纪委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善于用典来论事说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一方面,让古老的思想文化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让“四个全面建设”的方略植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沃土,更好、更稳、更快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用典宽宏,境界高远,意蕴幽长,发人深思,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吸取清廉的政治智慧。

吸取“淡泊宁静”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等文章和讲话中多次引用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意是要领导干部看淡名利,静心戒躁,只有这样才能干出一番光彩事业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对领导干部而言,没有淡泊宁静的心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在多重叠加的利益诱惑面前,就难免会有公权私用的冲动。我局原局长郭焕波、原副局长陈博之所以被双开,就是因为他们面对金钱和物质的诱惑缺失了淡泊宁静的心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利的工具。在各种名利交汇面前,作为领导干部,一旦具备了淡泊宁静的智慧,就能在诱惑面前做到百毒不侵,在欲望面前做到金刚不坏,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不迷失方向。

吸取“兴利去厉”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中,引用清代经学家万斯大《周官辩非》中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的名句教育领导干部,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再小也要去做,凡是有害人民群众的事情,再小的也要革除。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易位做官。决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意志,以个人的好恶为好恶,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前,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进入了矛盾突显期、多发期。作为领导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果在“兴去”上颠倒行事,以我欲为中心,就会视民利如无物,加剧“三不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必然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掉入乱作为的陷阱,沉入拼虚假政绩的泥淖。乱作为和拼虚假政绩,本质上是一种极坏的作风,与之相伴的必然是违纪违法的行为。

吸取“点滴养成”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名句,又在《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东周列国志》里“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名句来阐述大与小、多与少、成与始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宏伟的大厦是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广阔的海洋,是由一涓一滴汇聚而成的。领导干部清廉品德修养也一样,必须从点滴养成,勿以廉小而不养。大清大廉的品德,是靠千千万万个小清小廉累积而成的,没有平素小的清廉,就不可能养成清廉的本性。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就要吸取点滴奍成的智慧,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拒收“小红包”、“小礼品”做起,以法纪为镜,“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吸取“俭约戒侈”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古籍《格言联壁》上的两联:“俭则约,约则百善废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意思是说,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就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笔者认为,节俭与奢侈不仅是个人的生活问题,更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清廉和作风问题。一方面,简约是一种良好的作风,有了这种作风,工作就沉得下去,心思就静得下来,干劲就使得出来。就进得了生产第一线,听得进基层群众的意见,察得出社会底层的真实情况,看得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号得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想得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用的实招,就能紧紧抓住各项工作的主动权,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好评。另一方面,简约是一种民赏民赞的清廉。有了这种清廉,就能避免劳民伤财的做派,就能防范公权私用、公帑私享问题的发生。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凡事讲排场、摆阔气、爱风光、要面子,小题大做,小事大张,唯恐不光鲜,唯恐雷声不大、阵式不大,久而久之,注定要走向清廉的反面。

吸取“小心谨慎”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反复强调,领导干部既要勇于改革担当,勇于开拓进取,又要小心谨慎,把忠诚、干净、担当有机地统一起来。2012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引用《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话告诫全党:“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存有戒心、行事谨慎。“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当官就要有所戒惧,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成就事业。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的情况下,一定要秉持严实作风谋事干事,一定要秉持小心谨慎作风为官处世。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种种贪腐的陷阱。

吸取“禁微禁细”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中借《后汉书》“禁危则易,救末则难”来阐述“四风问题”要早发现、早整改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抑制不良事于萌芽状态很容易,到酿成大祸再来挽救就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清廉建设也是如此。对清廉上的问题,也要做到早发现、早整改,不要养疽遗患,而要把问题解决在细微的萌芽状态之中,坚决克服小节无害论的思想。中医重视治未病。未病就是病还处在青萍之末或无症状阶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通诸事之规律的论断。古人也曾发出过“涓涓不塞将成江河;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为虺不摧,为蛇若何;荧荧不救,炎炎奈何”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感叹。聪明的领导者要善于禁危禁细,在清廉上做自己的“上医”。

吸取“知足止欲”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等文中引用《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两句名言,告诫领导干部在为政修身上要懂得知足止欲。纵观落马的贪官,分析他们违纪违法的轨迹,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鸟为糠秕遭罗网,鱼因香饵命丧钩。官场多少将相种,尽被贪婪欲火烧。”这首诗说的是欲望会毁掉一个人的大好前程,甚至会因欲而亡身。一个领导干部,在生活上、待遇上一定要懂得知足,只有这样,才会懂得去感恩,才会懂得去敬畏权力,才会用心去工作。同样,一个领导干部,在利益关系面前,只有懂得止欲,才会头脑清醒,事理分明,正气充盈,不生邪念。也只有懂得止欲,心中才会有底线,手中才会有戒尺,脚下才会有红线。不论身处何时何地,身临何种情况,才会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所以,知足止欲,是领导干部保持清廉所必具的智德。

吸取“定家正身”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引用宋人赵湘《本文》里的名句“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来阐明良好家风对领导干部为政清廉的重要性。《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不断递进的“八条目”。赵湘《本文》中的这句名言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养自身品德。习近平总书记说:“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家庭治理不好,其危害不可低估,此理掷地有声,震耳发聩,作为领导干部在修廉的实践过程中不可不察也。

吸取“胜心固本”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说:“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身之主宰便是心”这句名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的《传习录》,意在强调心的主导地位,心正则身修。心,是行动的先导。知行合一,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真理。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行。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管束自己的心,不让歪风邪气近身入心,一旦心中起了贪婪的心,一定要克制和战胜它,坚固党性宗旨之本。唯其如此,才能志向高远,廉洁自律。

吸取“防浇倡淳”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说:“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这句话出自“初唐四杰”王勃《上刘右相书》。这句话的意思是:浮夸浅薄的风气易于滋长,淳朴敦厚的教化难于恢复。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及时革除自身和本单位的浮夸浅薄的风气,大力倡导淳朴淳厚的风尚,使明规矩大行其道,潜规则无处藏身,培养清廉的政治生态。(昆明市农业局纪委  贺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