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军团激战宾川州城

发布时间:2016-10-03 08:26:39   来源:大理州纪委

红军长征的故事,像一盏缓缓向时光隧道移动的明灯,不断映照着我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难忘岁月。国庆期间,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我再一次走进南熏桥。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南薰桥,为单孔石拱牌楼式风雨桥,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州城镇南门外的钟良溪上,桥长15.6米,宽5.16米。桥头牌楼上镶嵌着宾川籍老红军赵镕中将于1985年亲笔提写的“南薰桥”匾额,整座桥透着一种历史的厚实。红军长征过宾川时攻克州城的战斗就是在南熏桥上打响的。

宾川国民党当局在红军到来前一个多月就成立了“宾川县防共保安委员会”。县常备队180人延期退伍,同时补充新兵150人。4月12日又将各乡镇的民团调入县城,组成了1000多人的城防队。城防队一面收罗全县公私枪支弹药,一面从昆明购、领新枪70余支,一面向民间强征硬调了近万名民工,在城墙外挖护城壕,并沿城墙根栽了近4米宽的仙人掌等杂刺,设置障碍。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洞用土基堵死,把州城附近村里的楼梯也收进了城,强令州城周围的村民将水井填上,意欲固守县城,阻止红军北上抗日。县长杨绍曾下令死守县城。

1936年4月19日,红二军团进入宾川。4月20日拂晓,红四师侦察连、十二团两个营在团长黄新廷的指挥下过了南薰桥分别在东、南门占领了有利地形,十团在团长刘开绪指挥下从西面包围了州城后,派出1名团参谋长和5名战士为谈判代表,准备通过谈判和平过城。参谋长骑着一匹白马,带着5名战士,来到南熏桥外向守敌喊话“你们不要开枪,我们要同你们县长商量个事,我们是北上抗日的红军……”城上守敌狡猾的回答:“我们听不清,请你再过来些”,参谋长冒着生命危险过了南熏桥,到了南门月牙城。他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打着手势,大声喊着“不要开枪……”不料,话音未落,“轰”的一声,敌人公然向参谋长开炮,红军谈判代表的鲜血染红了南熏桥。

红军谈判代表牺牲的消息即刻传到红十二团指挥部,团长黄新廷立即下令攻城。红十二团和师侦察连逼近到南城墙下,一部分红军用柏树枝做成木梯,头顶烈日,步步紧逼州城南门,刚把第一架木梯靠拢城墙就被城上守敌用钩子勾上城头。这时,另一部分红军马上利用靠近城墙的一民房做掩护向守敌猛烈射击。守敌把谷草捆在竹竿上,引火点燃了靠城的民房,顿时,火光冲天,红军火力冒着滚滚烟火,一面切断火路,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一面撤到离城稍远的民房内,或爬上屋顶,或挖通民房的后沿墙,与城上守敌展开激战,掩护登城部队。登城部队扛着木梯,迅速冲到城下,刚搭上梯子,守敌就用石头往下砸,用木杠撬飞搭在城墙上的梯子,或用铁钩把木梯勾入城内。在红十二团向南门发起攻击的同时,红十团也于上午向州城西门发起了进攻。攻城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到中午,整整激战了六个多小时。

贺龙在红军司令部里听到战斗情况,豁地站了起来,愤怒地说:“这小小的城池为何胆敢阻挡我军前进”,并命令前方战士做好战斗准备一定要拿下这座城。一个参谋建议说:“调集炮兵向城轰击”“不行!城内多是老百姓,要保护群众”贺龙果断的回答。

下午4时许,四师十二团和师侦察连在东门、南门佯攻,组织了极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抬不起头。县长杨绍曾和城防总指挥张绍康感到东南门吃紧,慌忙把西北门主力常备队调来增援,这时,红十团乘虚占领了北门外的一座废碉楼和西门外的制高点,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压住城头的敌人,掩护登城部队。登城部队扛着扎好的数十架云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用木板盖住城四周的刺篱,越过护城壕,一边向城头扔手榴弹,一边冲到城墙下,搭起云梯。城头守敌在手榴弹爆炸声中血肉横飞,乱作一团,南门守敌惊闻西北城墙被攻破,犹如丧家之犬,无心恋战,红十二团抓住时机迅猛登城,对负隅顽抗的敌人进行围歼。

激战州城,红军以毙敌178人,击伤129人,俘敌300人的战果,取得了战斗的全面胜利。是役为红二、六军团途经滇西最为激烈的攻坚战,打出了红军军威。(大理州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