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本文对特权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研读《弟子规》,建议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从而杜绝特权现象。
一、特权的含义及特权现象
特权,顾名思义,特殊的权利,指个人或集体凭借政治地位、公共权力、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利益。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极大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党的十八大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特权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特权思维在作怪。特权思维,即在坚持或认同等级特权的思想指导下的权力思维,是中国古代权力思维的主流。在封建社会中,特权思维不仅充塞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思想意识,而且影响和制约着平民百姓的行为规范。正因为这样,特权思维才能一以贯之数千年,始终制约着全社会,盛行不衰,不断强化。本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特权思维将失去其生存土壤,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中仍然会残留封建主义影响,以及我们对肃清封建思想残余影响重视不够,因此,特权思维长期存在于现实社会。
特权思维“导演”腐败丑剧就是引导掌握公共权力者非规范地运用公共权力,违背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而把权力用来为少数人谋取私利,即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国外有的学者认为搞腐败的官员把他的职位视为一种可用于循环交换的商品,每一次交换都能获得收益。国内有的学者则认为,腐败是权力行使的副作用,当公共权力不是为社会公众服务,而是朝着有利于私利的方向使用时,腐败现象就会产生。
二、特权现象的表现及本质
邓小平早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时至今日,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特权现象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的霸权。作为单位负责人容不得别人批评,抵制或压制不同意见,“三重一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决策,或虽经集体研究,但在意见有严重分歧时强调一把手权威,归根结底仍是领导个人说了算。这就导致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讨论时不是负责任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是察言观色、揣摩逢迎,甚至对明显违反法纪规定的做法也不提出反对意见,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
二是权力的垄断。权力是调整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强制性力量。只要存在政治和社会关系,权力就有存在的必要。问题是,权力集中的自然秉性决定了凡是没有受到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任何权力,只要没有制约,就容易形成垄断。而权力一旦形成垄断,就必然演化为一种特权。一旦形成特权,他人不能染指,掌权者就可以为所欲为。
三是权利的特殊化。本来权利是普遍的,即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权利平等是权利思想和权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如果将某种权利赋予某些特定的人,特别是赋予握有公共权力的个人和群体,就必然形成特权现象,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纵权享乐,这些腐败现象就会成为可能。
特权现象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会损坏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特权现象的存在,固然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干部失德。杜绝特权现象,关键还是要从加强官员思想道德建设着手,提高官员个人道德修养,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圣与贤,可驯致”,官员道德修养也可以通过践行《弟子规》得到改善和提升。
三、加强官德修养的必要性
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均对领导干部道德素质提出过较高的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必须首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之所以强调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尚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有着引导、促进民众向善的功能。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辉煌历程,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靠大批崇尚道德的优秀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的事业永不懈怠、对人民群众充满热情,严格自律,淡泊名利的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入伍39年始终恪守党旗下的誓言,立足本职履行使命,全身心投入藏区稳定发展的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龚曲此里;17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坚持为基层群众服务的龙陵县平达乡原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郑垧靖等等。这些崇尚道德的楷模,以强大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夯实了执政根基,形成了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二是德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把官员道德建设搞好了,官场风气正了,官员的表率作用才会增强,老百姓才会一呼百应,国家才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三是官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导向。“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这句古训充分说明了“官德”在引导社会民风、促进国家兴盛中的重大作用。党员干部崇尚道德,体现于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的标准是“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不尚德,甚至丧德,就会损害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从中央到地方,每年总是有那么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从不尚德开始思想滑坡,不该做的事做了,不该拿的钱拿了,从量变开始逐步发生质变,最后蜕化变质,沦为阶下囚,成为警示教育大会上的反面教材。
四是品德是选用干部的首要标准。宋代的政治家司马光说过:“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他主张“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师”。他将人才的“德”放在首位。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近几年中央先后查处的一系列官员贪污腐败案件就证实了这一点。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这些被查处的腐败官员可以说大多都是有才之士,都是高学历、高资历,而且其中不乏有些干部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能从基层一步一步升到厅级、部级高官的重要岗位上,你能说他们没有能力吗?然而他们为什么一步一步走上犯罪的深渊,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沦为阶下囚,最关键的还是他们放弃了对道德的修养,放弃了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造。干部德性上出了问题,即使是有再高的学历、再强的能力,也是枉然。相反,越是能力强,其危害性就越大。
理想道德人格是国民道德精神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民众的普遍道德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今天和明天。《弟子规》作为中国人道德的摇篮,可谓是东方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人的教化从根本的孝悌入手,详细规范了居家、外出、待人、接物以及提高个人品性等诸多方面的行为,无疑对提升官员道德修养有着直接而又根本的推动作用。
四、《弟子规》对官德修养的作用
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的好书有三个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他特别谈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一)《弟子规》本质特点
《弟子规》的本质说到底它就是儒家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以三个字为一句,十分押韵,共有360句、合计1080个字,涉及和孩童生活学习有关的事情113件。对于孩童在日常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等方面提出了既明确又详实的要求,教以正确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孝悌仁爱等等。
(二)《弟子规》非常适合领导干部学习
《弟子规》是给古代小孩子读的,要领导干部学习似乎不适合。但我们来看一下古人对“弟子”的两个界定,一是“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哥哥,但每个人都有父亲吧,既然为人子,就符合《弟子规》所教的对象。“弟子”第二个解释是“学生”。人生在世,哪个是生而知之,没做过学生?做官是一阵子的,求学问,做学生是一辈子的。做学生就可以学习《弟子规》,即使你已经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你还得学习。因为《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自己照着做的。中国文化讲究“知行合一”,光学不用是假把式。“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规”是“夫”和“见”的合体,为夫子之见。古代的夫子指有学问的人,甚至圣人。因此,《弟子规》题目就是圣贤对如何做好弟子的看法,为弟子定的规矩。所以开篇就表明“弟子规,圣人训”。既然我们领导都属于“弟子”范畴,学习先贤对我们的要求是很合适的。
1、跟《弟子规》学“孝”,领导干部修养懂得感恩、信念坚定之德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行孝,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孝经》里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生育了我们,给予我们生命,我们深深明白就应该知恩报恩。“德有伤,贻亲羞。”假如道德上有亏欠,做了不好的事情,父母蒙羞,我们怎么能对得起父母?一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他不会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他知道对不起良心就是对不起父母。时时想到不能让父母蒙羞,行为、举止就处处留意谨慎,德就能够这样养成。“百善孝为先”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对社会感恩,才能做到“泛爱众”,才会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2、跟《弟子规》学“悌”,领导干部修养家庭美满、团结友爱之德
孝是一种心态,表现出来的必定是恭敬,这就是悌道。悌,本义作“善兄弟”解,又心中有弟,则如同兄弟间彼此诚心相友爱之意。“悌”在家庭的和睦美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社会是以家庭为细胞的,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而家庭稳定最起码的条件之一就是家庭成员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分子十有八九存在养“情人”、包“二奶”等问题。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强调的是修身、齐家,也就是私德、家德的修养。前二者做不到,后二者就是妄谈。一个不能清白为人者,何以清白为官?一个不能善待父母者,何以善待百姓?一个对家庭缺乏道德责任感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对国家履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尽责?
3、跟《弟子规》学“谨”,领导干部修养干净做事、清正廉洁之德
“谨”是一种生活态度,从谨慎当中蓄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因为人有谨慎,他才能够留心自己有没有犯坏毛病?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坏习气,行为上有所表现还迷而不知,这就是不谨。所以你想想,一位真正的品德高尚之人,他一定是在细节上,哪怕是动个念头他都非常谨慎。如果是个恶念,他就不能让它继续,要当下把它化解,把它去除,谨到这样的地步。这是古代圣贤的克己功夫,克念作圣,通过克服自己的念头,成就圣贤的品格。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说的是见到别人不好的,缺点,恶的地方,我们采取什么态度?要看自己有没有,自己反省一下。因为我们自己看自己的毛病不容易,往往非常难,你看人家的毛病容易,看人家的毛病怎么样的?马上想到自己有没有,“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自己有的,马上要改过来,“有则改”;如果自己没有,那更要努力向上,警觉,将来不可以犯这些毛病。
4、跟《弟子规》学“信”,领导干部修养表里如一、诚实守信之德
“信”这是讲做人必须有信用,如果人没有信用,那谁都不相信你,你不能立足于社会。信也包括信念,信念就是人生必须有个志向,有个目标,以什么为目标?过去是以成圣成贤为目标,今天以成为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为目标。假如一个人他没有这种远大的志向,这个人生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信念非常重要。一个没有信念的民族,注定要灭亡的。所以孔子才说“人无信则不立”,没有信念就立不起来,人如是,民族国家亦复如是,信是很重要。
5、跟《弟子规》学“爱”,领导干部修养践行宗旨、一心为民之德
“泛爱众,而亲仁”,对一切大众都有仁爱之心,这就是泛爱众的意思。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中装着群众,做事想着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将对人民负责落到实处。
6、跟《弟子规》学“仁”,领导干部修养注重形象、情趣健康之德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落马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疯狂敛财、生活腐化、没有道德底线。这些领导干部平时看似道貌岸然,讲话振振有词,有的还把自己打扮成为一方百姓殚精竭虑的公仆,而背地里的生活却是醉生梦死、穷奢极欲。有的公然包二奶养情人;有的用不义之财豪赌挥霍,纸醉金迷……分析这些领导干部成为阶下囚的根源,他们的变坏往往就是从不拘生活情趣开始,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最终走上不归路的。
正因如此,党员领导干部都应从《弟子规》中有关“仁”的叙述中有所感悟,“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始终做到慎始、慎独、慎微,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自觉地给生活情趣画一个警戒线,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跟《弟子规》学“文”,领导干部修养学以致用、积极进取之德
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对于怎样学习和学习的内容,《弟子规》上说“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学习和实践要紧密结合。只要我们勤加努力,精修德行,悔过迁善,循序渐进,也可以做到“圣与贤”。
私德连着公德,家德折射官德。个人道德不修、家庭道德不举,在权力、金钱等诱惑面前就会把持不住,肯定要栽跟头。官德不修,就会产生特权思想。事实也表明,许多干部的腐败堕落就是从道德缺失开始的,也就是说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修身不严上,对自己要求不严就会想要特权。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因此,加强个人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修养是每名党员干部人生修养的第一步,严格遵守个人道德和家庭美德更是对每名党员干部为官从政最基本的要求。官德修,则特权绝。(杨德钧)